書名:不光會耍寶:認輔志工守護孩子的故事
●分類別:親子系列P-055
●開/頁:25開/256頁
●初版日期:2011年11月18日
 定價:300元
  不光會耍寶:認輔志工守護孩子的故事

我看到公園角落有個女孩被一群少女凶狠地輪流打巴掌,被霸凌的女孩嚇得不敢抵抗。如果她們能在小學就被認輔媽媽的愛拉一把,現在就不會是這樣了。
──認輔志工秋惠,摘自「回家的路,姊妹的路」

認輔媽媽轉過身時,我突然瞥見她悄悄擦拭著隱忍的淚水,著實徹徹底底攻破了我的心防,觸動到我心底最深處的弦,因為,好久好久……都沒有人願意為我放下身段、留下那心疼的眼淚。──曉宇,摘自「尋回失落的孩子」

一群家長在孩子就讀中、小學期間進入光寶認輔志工團,
展開自我探索與服務學習之旅,
關懷校園和社區中家庭功能不足的孩子,
傾聽、陪伴、等待、不離不棄、永不撤退……
雖無任何物質酬賞,仍樂此不疲,
這些志工和孩子相遇的故事,締造了臺灣志願服務的奇蹟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光寶文教基金會

創立於民國八十二年,由光寶關係企業三位創辦人宋恭源、林元生、吳安豐個人捐贈成立,以「培育人文素養,倡導公益活動,關懷企業文化,扶持兒童成長」為宗旨,主要業務為:經營臺北市信義社區大學、社區認輔志工團,歷年來獲得眾多獎項與各界肯定。

社區認輔志工團緣起:從社會各種問題的跡象,看到原本弱勢的孩子成為被忽略的一環,犯罪年齡逐漸下降……,在多次活動中接觸到一些被忽略的孩子,以及默默在社區、校園中陪伴弱勢孩子的志工媽媽,逐漸確立基金會的兒童認輔方向。從八十七年協助臺北市民族國小成立認輔志工團開始,基金會不斷延伸觸角,從國小、國中到社區培訓一期又一期認輔志工,鼓勵多數是家庭主婦的認輔志工發揮媽媽的愛心,協助學校、老師、父母共同關懷行為偏差或高關懷孩子,透過長期輔導、關懷和陪伴,引導孩子建立自信,健康成長。目前正在運作的學校有四十餘所,平均每所學校認輔志工25~30人,有數百人隨時在服務線上,十四年來累積訓練過的志工近兩萬人次,盼望多一位志工伸出愛的膀臂,就可以再多協助一個孩子。


●35位各界領袖、教心輔專家、學者一致讚譽:

王建煊 (監察院院長)
米 媽 (親子教養作家)
宋恭源 (光寶集團、光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吳英璋 (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光寶文教基金會董事)
吳清基 (教育部部長)
吳澄波 (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李明芬 (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教授)
李家同 (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李淑靜 (資深社工師)
余振民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秘書長)
林振春 (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教授)
林照程 (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洪 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柯正峯 (教育部社教司司長)
孫 越 (終身義工)
陳文祺 (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陳意文 (諮商心理師、張老師基金會臺北分事務所兼任諮商師)
張志豪 (諮商心理師)
張秀鴛 (內政部兒童局局長)
張德聰 (「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
許春金 (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所長)
馮 燕 (臺灣大學社工系教授兼學務長)
黃心怡 (資深諮商心理師)
黃明慧 (諮商心理師)
黃迺毓 (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黃素娟 (親子依附關係重建輔導老師)
黃素菲 (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副教授)
黃碧霞 (內政部社會司司長)
彭南元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家事法庭法官)
舒 霖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兼任臨床心理師)
賴念華 (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諮商系副教授)
蕭雅雯 (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
盧蘇偉 (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羅美娥 (臺北市立西松高中校長)
羅清水 (教育部訓委會常務委員)
    (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推薦序文1】
令我感動、更令我欽佩的志工媽媽

吳英璋 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光寶文教基金會董事

銀玉囑咐我為這本書寫序,我一篇篇看了又看想了又想,一股濃濃的感受瀰漫浸溺了文字的搜尋,難下筆,就像很感謝、很感謝患難中不吝傳輸關心與實質幫忙的好友,心中充滿了想要告訴他我有多麼感激,卻也只能擠出「謝謝」兩個字那樣,滿滿的感動讓語言的原創性降低許多。「唉,年紀大了很容易掉眼淚」,是自言自語的自我解嘲。

其中有作者引用向日葵象徵朝向陽光的努力,讓我聯想到一幅處在貧瘠荒地間雜著荊棘阻撓的葵花影像,掙扎著突破重重惡劣環境,堅持面向陽光向上生長。認輔媽媽記錄本身遭受惡劣環境挑戰下的奮鬥、朝向陽光的努力、晒在陽光下的喜悅,也記錄了陪伴著孩子們成長的擔心、焦慮,期待、堅持,安慰、寬心。

參與認輔志工需要有決心,也需要通過一級又一級的認輔心理專業課程。這條還需要長時間耐心的路程並不容易走完,但它的誘惑是途中有豐富的關於「人」的知識可以映照出我不熟悉的、忽略的或隱藏的「我」。除非我不認為我是人,否則只要有心,就有機會進一步認識「我」,而能依照知識中關於改變的?述,嘗試一趟「改變自我」的實習,體會改變過程中「脫殼」的猶疑、焦慮、自責、生氣,以及放下舊習慣的困難;也有機會體會建立「新殼」的成就感以及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滿意與舒適,當然還有達成自我實現的充實感。然而有些人將這些專業知識看待成如同與自己本身不相關的客觀知識,只能用在「個案」身上,所以不會用以反觀自己,自然也不會形成自身的成長,令人有入寶山而空手回的遺憾。另外有些人的確用以反觀自己,但是卻無法面對原來「舊殼」的不完美或醜陋,而選擇逃避甚至自我防衛式的視若無睹(面對自己的不完美甚至醜陋,需要有很大的勇氣與決心啊!),所以這群記錄自己的改變與成長的志工媽媽作者們令我感動,更令我欽佩!

有了自我改變的實習與體會,通常較容易將這份寶貴的經驗式學習轉移到認輔的孩子身上,只是更需要全心地付出、耐心與堅持,另外還需要在了解了孩子所承受的不公平與苦難,忍住心中的痛,陪伴著孩子,繼續保持朝向陽光的盼望。

期待志工媽媽們的現身說法能讓更多人抓住機會、增添勇氣走向更好的「我」;更多人能夠陪伴受苦難的孩子們得到較好的、本來應得到的人生機會;讓我們的社會更適合大家一起好好地生活。

 

【推薦序文2】
不光會耍寶──更會發光發熱、成為社區認輔的寶貝!
張德聰 「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

「志工」是一個平凡的名詞,做的是平凡的事,但如果持續關懷,心中有愛去做,做得無悔,做中成長,那就不平凡了!

很早就接觸光寶的志工們,每次為她們上課時都感覺到她們是一群陽光美媽媽!認真投入社區認輔志願服務工作,不斷學習成長,相互支持,而這不就是讓志工願意繼續服務的動力嗎!「成長與相互支持」!她們的臉上時時展露出認真與愛心的美麗光彩!

其中有許多位是我在國立空中大學任教的學生,包括銀玉,她天生具有關懷與領導的魅力,認真學習,投入光寶志願服務工作團隊不知有多少年?但感覺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由空大到研究所,做中學學中做,越做越起勁!

此次美麗的認輔媽媽們,嘗試將她們從橡皮擦媽媽到向日葵媽媽的心路歷程,認真記下認輔歷程的點滴心得,不僅是媽媽們成長的心得,更是愛的美學實踐,如同其中「破繭而出的喜悅──懂得心疼自己,才懂得疼惜女兒」,就是深刻同理心的展現;「愛,讓人有無限可能──我生命中的天使」,讓每個人覺察從服務、關心人的陪伴中,自己因而實現潛能,讓人有無限可能;「當鍋鏟遇見電腦──尋覓人生拼圖的時代歐巴桑」,讓我們看見一個歐巴桑也可以由鍋鏟中走出來,遇見人生的一道彩虹。

而第二部「給所有不得不提早離開父母的孩子」,每一篇服務陪伴故事不僅認真記下她們陪伴認輔的同學的輔導手記,例如「認輔媽媽校園手記──幫助孩子找到在這個世界的位置」,同時每一篇都有「督導回饋」,如「後現代的陪伴精神」,提供了未來陪伴認輔同學的輔導心得與方向,讓後續的輔導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往前看,不必流同樣挫折的淚水,也深具意義。每一篇都是一個光寶認輔媽媽的愛心與實踐,真是不光會耍寶──更會發光發熱、成為社區認輔的寶貝!樂為之序。

【推薦序文3】
發光的寶貝──助人助己的認輔工作
馮燕(臺大社工系教授兼學務長)

在兒童福利的領域裡,家庭是專業人員工作的主要領域,而學校和社區則是支持家庭功能,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環境的重要系統。再由生態觀點來看,如果孩子身邊的各個微視系統如家庭、學校、鄰里等有充分的互動,產生蓬勃的居間系統動力,將會對孩子個人的成長極為有利,能促使其身心健康的發展;而光寶基金會長期推動的社區認輔志工團體,恰好就是一個良好居間系統的成功典範。

十餘年前初次接觸到光寶基金會志工團時,並不太清楚這個科技公司的基金會團體功能為何,只是對那位不計名位,卻極為熱心誠懇的志工團長吳銀玉印象非常深刻。後來逐漸在較多的機會中,看到她們這群志工媽媽,從單純的愛心陪伴學校轉介的學童,經過有系統的培訓成長和經驗累積,轉變為功能性的認輔幫手,提供學校的老師、輔導室可倚賴的人力資源,協助關照家庭功能不足的學童。

而在這本實錄中,更見到諸位志工媽媽坦誠分享的心路歷程,呈現出這些平凡中見偉大的愛心媽媽,如何在助人的過程中學習和成長,幫助了認輔的孩子,也變成一位更成功的媽媽和有自信的現代女性。在此要向光寶社區認輔志工團的志工們致敬,也為銀玉這些年來推動成立這麼多認輔團隊的成就慶幸,更希望光寶認輔志工的培訓過程與服務內涵能夠整理得更明確、更制度化,相信在教育部正要大力推展各級學校輔導諮商、學校社工制度的當下,光寶社區認輔團可以發揮更大的助力,成為發光的寶貝群。

【推薦序文5】
校園穩定的力量──向認輔志工致敬
羅美娥(現任臺北市立西松高中、原任介壽國中校長)

曾有教育學者談到:沒有問題青少年,只有青少年問題;又說:青少年問題是導因於青少年的內在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的一種因應方式。

的確,現代社會當中,許多父母忙碌於事業,無暇悉心照顧成長中的子女,即使孩子們物質生活富裕,心靈卻相對空虛貧乏,導致學習態度不佳,人際關係疏離。學校裡的師長,對於這些高關懷學生,縱然有義務與專業給予協助,卻經常有心無力,以致他們成為教室裡的隨興客人,甚至延伸成為校園及社會問題。

幸運地,有一群真誠的家長,他們在孩子就讀中、小學期間,加入認輔志工行列,從長期培訓中精耕細耘,如今他們不只成為出色的青少年輔導人員,也彌補了校園人力不足的缺憾。更有許多認輔志工的子女早已畢業離校,卻依然謹守崗位,虛心地接受認輔裝備,無怨無悔地陪伴一屆又一屆的徬徨青少年,其情也真,其愛也深,令人佩服!

個人服務於國中校園,親眼目睹認輔志工們對孩子的陪伴,是不受時間或空間限制的,只要對學生有實質助益的事,他們經常通宵達旦,舟車勞頓也不以為苦。例如:?無法順利畢業的受輔學生,精心製作手工畢業紀念冊及安排另類頒證儀式;連番探視及書信關懷身繫囹圄的迷途青少年,含著淚水殷殷地鼓勵他們重新奮起;不厭其煩地設計多元活潑的課程及校外關懷活動,以鼓勵孩子發現他們的優勢能力……等。此外,他們更擁有不輕易放棄的精神,即使得不到周遭環境的支持、看不到學生立即的改變,卻依然耐心地溝通、堅定地守護、默默地等候,許多迷途羔羊因此而漸漸步入正軌,並與認輔志工結下比親人更親的動人情誼。

認輔志工們?學生們所做的一切,並沒有任何物質的酬勞或獎賞,他們依然經年累月地樂此不疲,這是讓人讚嘆及可敬之處;他們在努力學習中服務別人,也同時增長了自己與家人,這是讓人欽羨的富足之道。期望社會上能有更多的人一起來效法他們,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讓社會因此而更美好!

【推薦序文6】
聆聽動人的生命樂章
宋恭源 光寶集團、光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光寶文教基金會係光寶科技公司支持成立的非營利事業,八十二年成立即以培育人文素養、倡導公益活動、關懷企業文化、扶持兒童成長為主要關懷目標,是企業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回饋理念之展現。

社區認輔服務工作從八十七年開始,召募國中、國小愛心家長組成認輔志工團,給予多元化、人文素養的專業訓練,與學校輔導室配合,關懷陪伴兒童及青少年,亦發展獨特的「父母學學程」,因參與的志工多數是社區婦女,儼然成為家庭和婦女教育的推動者與實踐者,歷年來獲得政府部門和各界多次頒獎肯定,企業也深信這些社會關懷工作值得長期投入。

特別值得肯定的是,從草創社區認輔迄今,仍有許多志工媽媽在第一線服務,亦有許多新血加入,默默付出,服務他人,以終身學習的精神,不斷參與回流教育,更樂於分享服務成長的經驗。我們知道參與兒少認輔工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愛心、熱心、耐心之外,還須具備堅持到底的勇氣、毅力和使命感,持續充實輔導知能,志願服務之路才能走得長遠。

在此同時,我們鼓勵志工們書寫整理自己的生命成長歷程,曾經發行長達九年的《耕芯園》認輔季刊,便是認輔志工交換心得和抒發心情的園地,隨著網際網路時代來臨,志工也紛紛架設個人和團體專屬部落格,記錄參與社區認輔過程個人的生活體驗和領悟,也毫不保留地分享關懷服務時所遇到的挫折和心疼,以及為那些孩子所流的淚水,字裡行間流瀉出動人的生命樂章,很值得與更多人分享。

在本書中,認輔志工們誠摯地將自身歷程寫成故事,訴說人生上半場的歷練,帶著破繭而出的喜悅走出生命幽谷、尋回幸福,相互支持、尋找自己回家的路,也一路引領著那些不得不提早離開父母的孩子走出自己的路,儘管書中許多專家的回饋對她們讚譽有加,她們卻能謙虛地說是孩子帶給她們更大的學習和成長,自己只是陪伴在孩子身邊,不撤退地守著孩子的願望,把別人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這些志工媽媽和孩子們所交織出的故事,成為一股美善的力量;不論是媽媽成長故事或服務陪伴故事,每一篇都在告訴社會大眾:她們能夠,大家也都能夠,期待本書的出版能夠落實這些志工媽媽的心願,鼓勵更多人參與社區認輔行列,讓更多孩子得到陪伴與照顧,進而肯定自己的價值。

懷抱著這股正向及美善的力量,以及讓社會更美好的使命,光寶社區認輔工作將會繼續前行。

【目錄】
序1 令我感動、更令我欽佩的志工媽媽 吳英璋
序2 不光會耍寶──更會發光發熱成為社區認輔的寶貝!張德聰
序3 發光的寶貝──助人助己的認輔工作 馮  燕
序4 孩子因你而不一樣 洪  蘭
序5 校園穩定的力量──向認輔志工致敬 羅美娥
序6 聆聽動人的生命樂章 宋恭源
熱情推薦
致謝
Ⅰ 媽媽成長故事:從橡皮擦媽媽到向日葵媽媽
1【生命陪伴】回家的路,姊妹的路──沒有一個人需要孤單!  林玉裕
2【親子成長】破繭而出的喜悅──懂得心疼自己,才懂得疼惜女兒  圓圓
3【親子成長】人生上半場──陪伴特殊天使,光寶「愛及三代」的情誼  信如(訪談撰文:瑪德琳)
4【親子成長】走出生命幽谷──跳脫絕境的覺察,家變不再是家庭的錯待  紹恩(訪談撰文:瑪德琳)
5【親子成長】抉擇,尋回幸福──從失婚到經營重組家庭  子兒
6【親子成長】幸福撒種人──志工專業之路  陳培綸
7【美學實踐】愛,讓人有無限可能──我生命中的天使  胡秀真
8【美學實踐】記一段美善實踐的動人旅行──美,驅動著我回家  趙凡誼
9【回流教育】當鍋鏟遇見電腦──尋覓人生拼圖的時代歐巴桑  歐憶陵

Ⅱ服務陪伴故事:給所有不得不提早離開父母的孩子
1【兒童依附、多元文化】認輔媽媽校園手記──幫助孩子找到在這個世界的位置  tipus
  【督導回饋】後現代的陪伴精神  陳意文
2【隔代教養】 含淚的眼睛──每個當下,為他而在  晴媽媽
  【督導回饋】渴求甘露的小吉  黃素娟
3【兒童疏忽】 「阿齊,你的寵物逃跑了!」──重新感受未曾離去的幸福  拎拎
  【督導回饋】生命故事交換的力量  李淑靜
4【高關懷學生】 在你身邊──為孩子像棵大樹穩穩地站著  萍媽媽
  【督導回饋】陪玩的伴  舒霖
5【適應不良的孩子】 期待花開──緊緊握住他們的手  喚換
  【督導回饋】充滿愛的網  張志豪
6【被收養的孩子】 他所教我的事──珍惜此時此刻的春天  萍媽媽
  【督導回饋】灌溉與守候──最豐厚的生命元素  黃明慧
7【失親家庭】 小欣的願望──只有認輔志工無法撤退  世虹
  【督導回饋】承擔的身影  黃素菲
8【中輟生】 尋回失落的孩子──把別人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  虹媽媽
  【孩子的內心話】那條路,我走過──絕不回頭  曉宇
  【督導回饋】牽起迷惘少年的手  黃心怡
9【小型團體輔導】 永不放棄──真的是孩子的問題嗎?  素人
  【督導回饋】只是想被看見  陳意文
10【社區關懷】 蒲公英的孩子──散播祝福,分享愛  以琳媽媽
   【督導回饋】愛的能力  吳澄波
11【體驗學習】 只是遊戲──最能走入孩子內在世界的方式  昭晴
   【督導回饋】在遊戲中傳達深愛與同理  余振民

 Ⅲ  臺灣志願服務的奇蹟 【一項心靈陪伴的希望工程】
社區認輔築愛行動──做自己所愛,愛自己所做  吳銀玉

作者群簡介
財團法人光寶文教基金會簡介


 
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址:http://www.lppc.com.tw E-mail:sales@lppc.com.tw
服務電話:02-2218-8811、02-2369-7959 傳真:02-2218-0805、02-2363-7110 地址:106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25號地下1樓